吉利与沃尔沃的合并计划,终于尘埃落定。
新能源车从长期来看,对中国的汽车消费、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都会有巨大的意义,所以一定会好。
沉淀智能电车技术,一直在新能源版图上“走心”的吉利,到了“走量”的十字路口。
有些乌托邦的SEV计划在现实面前碰了壁,由于低速电动车领域无法可依,不得不中途下马;增程式路线也开始后劲不足。
47岁的富士康,终究还是没有经得住“造车”的诱惑。
商业模式未打磨到位,强行上市结局并不美好
两年前,滴滴明白这个道理。不过两年后的如今,对融资8轮的货拉拉而言,这条路显然没那么容易走通。
仔细观看这部百年汽车变革剧,好戏还在后头。
新旧时代交替之际,“汽车疯子”李书福走起了攻守兼备的稳妥路线,和市场情绪保持距离。
想上市的货拉拉,美梦破碎?
“跟着用户走,才能创造‘神话’。”
互联网大厂们造车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?
宁德时代这次做LP也充分表明,一直受资本追捧的曾毓群,也开始悄悄利用自己圈子打造自己的投资版图了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,离不开国家政策的良性扶持。
小米集团回应造车传闻: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。
汽车正在迎来一场百年一遇的大变革。
光天化日之下,有特斯拉车主竟在空、旷的墓地附近,感应到了「行人」!
三日前,小米确定造车的传闻引爆了整个网络。
2020年,吉利汽车销售132万辆,再度摘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桂冠。自2017年以来,吉利汽车已连续四年蝉联销量冠军。
然而,对于更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,如何在下沉市场打破低价的困局,提升产品的附加值,在销量增加之外获取更多的利润是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。